对于一些规模小、资源状况不好的企业,将会对重组主体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重组。
其实要说熟悉,也仅仅限于会种地而已。11月10日,山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13工程启动,作为配套,省财政等部门拿出大约3亿元用于扶持龙头企业发展。
来自山西的胡润贵站在门口的角落里,焦急地不时掏出手机来看。据了解,目前山西省共有610个煤焦铁企业创办和转产农产品加工业,形成投资总额68亿元,其中投资上亿元的企业有23家。然而,在经历本轮国进民退之后,赵一山日进斗金的故事被划上了休止符,他的煤矿被悉数收编了。要知道有很多老板在发改委门口转悠了半年,请客送礼无数,上当无数,却始终不得其门而入,跟这些人比起来,他已经算幸运的了。据业内人士估计,山西各地煤老板手中大约有3000亿元的资金,而国内投资渠道狭窄,煤老板的巨额资金将投向何方亟须政策引导。
山西省农业厅厅长孙连珠亦承认,山西省进行农产品加工业的龙头企业规模小、布局散,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。为了等待来自里面人的指令,胡润贵已经足足等了一个小时。这本书中就讲到,十九世纪下半叶,世界上最糟糕的生产安全纪录在美国。
在很多行业,工伤是工人死亡的主要原因。不过,从这之后,美国国会开始立法干预,先后出台了多部法律来提高安全标准,并成立专门的矿山局进行管理。1951年,伊利诺伊州一个煤矿导致119人死亡,直接催生了1952年《联邦煤矿安全法案》的出台。新京报:其他还有哪些国家控制矿难的做法值得借鉴?王绍光:刚才说了,各国情况不一样,即使在中国,各个省份的情况也有不一样,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复制。
新京报:在美国,发生一次矿难的代价有多大?王绍光:如果发生矿难,美国矿山安全和健康署可以吊销煤矿的营业执照,让它关门整顿,那个成本对他们来说是非常之高的。直到40年代末下降趋势才得以持续。
一、美国的煤矿规模都比较大,很多煤矿都是露天开采,相对于井下开采而言,其安全系数肯定要大得多。但随后很快又出现反弹,矿难死亡人数再次增加。王绍光:对,最严重的是1907年,死亡总人数达3242人。2各国在煤矿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差别并不算大,关键就是监管的力度问题,和相应的经费与人员保障问题。
新京报:美国联邦矿山安全和卫生管理局有多少人?王绍光:不清楚,我只知道这个局所属的美国联邦政府劳工部有16000名雇员,而这个局的年度预算达3.5亿美元,它在27个产煤州设置了45个监督站。仅仅讲法律那一个方面,不能解释所有的东西。三、美国的煤矿数量比较少,只有2100个,而美国的监管部门人员比较多,美国联邦矿山安全和卫生管理局每年要对每一个地下矿至少检查4次,每一个露天矿至少检查2次。站内能够提供呼吸用的氧气,并备有食物和饮水。
王绍光:其实各个国家针对矿难都会有一个及时的应对机制,比如立法干预,比如提升管理机构的级别,关键是这个应对措施是否有效。要知道在美国出一个车祸就赔不少钱,所以150万美元也不是特别多。
3就是要从你自己的教训里面吸取教训,然后根据你自己的教训想办法解决问题。煤矿文化是矿工最好的培训新京报:不少学者在总结美国矿工保护时都用了三个关键词:法律,技术,工会。
新京报:现在西弗吉尼亚矿难刚刚发生,他们的善后是怎么处理的?美国怎么看待这个25年来的最大事故?王绍光:现在只知道矿难发生两天后,联邦矿山安全和卫生管理局任命了一个由14人组成的调查组,包括从劳工部借调的两位律师。再如,检查设施,各种各样安全设施是不是有,逃生设备是不是有。比如有些国家基本上没有因矿难死人的,就因为它把矿山都关闭了,像日本,基本上不用煤矿,它就干脆从外面去买矿。美国《联邦矿山安全与健康法》第2条第1款规定:国会谨此宣告:煤矿业和其他矿业的优先考虑和第一要务必须是矿工的生命和健康,矿工是最为宝贵的资源。四、美国的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是垂直领导,而非地方领导,这样容易避免官商勾结。经过约20年的努力,矿难死亡率于30年代初开始明显下降。
关键是监管能否有效执行新京报:既然您说法律无法解释所有问题,那么在刚才您提到的六个前提下,美国是如何对煤矿进行监管的?王绍光:其实,就今天而言,各国在煤矿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差别并不算大,关键就是监管的力度问题,和相应的经费与人员保障问题。新京报:不少学界人士把美国大幅降低矿难事故,归功于1977年初出台的《联邦矿业安全健康法》,认为这是煤矿安全的保护伞。
新京报:日本当时关闭煤矿的原因是什么?王绍光:关闭原因就是它觉得不值得,从外面买就够了,而且煤也不是日本主要能源的来源。比如说现在开采煤的方式不一样,以前可能是挖洞,如果现在煤层比较浅的话,特别是露天开采,这种生产方式能使产生事故可能性大幅度减少。
当时美国工业事故每年平均致使35000个工人丧生,50万工人致残。如果没有财力来保障,没有第三方机构进行定期监管,同样无法实现。
王绍光:我不觉得这种宣言是非常重要的,你可以这样说,但是只要没有足够的监管力量,没有足够的人手,缺乏充分资质的监管体系,这些话都是空话。通俗一点说,就是不管如何监管,都要有人来执行,都要有钱来保障。另外,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也是重要因素。有关这项任命的新闻稿还没有提到会如何处理这个大事故。
对这些东西一年检查4次,我想差不多,如果一年做到两三次也不错了。新京报:归根到底,还是对矿工的保护问题。
美国历史上最大矿难发生在1907年12月,西弗吉尼亚一次矿难夺去了362位矿工的生命,创美国历史之最。这种调查往往需要很长时间,可以长达几年。
二、美国的煤矿相对都不是很深,不达到一定深度,就不会产生大量的瓦斯,瓦斯爆炸的几率自然会低一些,而瓦斯爆炸是中国引起矿难的重要因素之一,因为中国煤矿一般都很深。新京报:记得您在2004年发表的《煤矿安全生产监管:中国治理模式的转变》一文中,引用了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署发布的一个数据,显示出20世纪美国煤矿死亡人数的变化曲线。
后四个属于社会因素,着力改造,还是有可以作为的空间。并且,监管要进行第三方监管,而不是自我纠正式的,保障是要结合矿工在遇险时的生存需要,舍得成本来保障矿工安全。有人批评政府监管不力,政府拿什么监管?用机器人监管吗?监管是需要人来监管,你没有人手的话仅仅空喊政府监管不力,这是毫无意义的,这是问题所在。新京报:新闻中说美国此次发生矿难的公司,2006年一起火灾致死两名矿工,遭美国矿山安全和健康署罚款150万美元,创下当时纪录。
另外,美国国会经常因为党派分歧会发生争执,立法也不一定很快。王绍光:如你所说,这些避险站,以及里面的食物和设施,都是需要加大投入的。
您了解美国是如何防止矿难的吗?王绍光:我以前推荐过一本书,叫《事故共和国》,现在已经我以前的学生田雷先生翻译成中文出版了。美国当年也没法从哪个地方拷贝先进经验,也得从自己那里去摸索,然后再慢慢地摸索出一条道路,它也走了很长时间。
六、煤矿在很多国家它的工人往往几代人在煤矿上工作,就是矿山世家。具体到煤矿,19世纪60年代,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煤矿每年有6%的矿工工伤致死,6%终身残废,还有6%暂时失去工作能力。